查看原文
其他

为政|葡萄园里萌生的治国精神

2016-02-09 王伟 领导文萃
点击上方“领导文萃”可订阅哦!


18世纪初的波士顿,小商贩乔赛亚每天早出晚归推销自制的蜡烛和肥皂,勉强养活全家17个孩子。最小的儿子富兰克林虽然只有8岁,但很小就非常懂事,每天放学回家后都要和哥哥姐姐一起帮父亲做蜡烛。

附近的庄园主查尔斯拥有一个数千英亩大的葡萄园,每年夏天葡萄快要成熟时,都要招聘临时工来看管园子和采摘葡萄。查尔斯出手非常大方,给临时工开出了3美元的月薪。这一年的暑假,富兰克林在葡萄园开始了人生第一份工作。

查尔斯的葡萄园气候温和,雨水充沛,土壤肥沃,为出产优质葡萄创造了独特条件,酿出的上等葡萄酒堪称极品,甚至作为贡品献给英国王室。但是,这也引起了别人的嫉妒和垂涎,每年一到葡萄成熟的季节,四面八方的窃贼就会蜂拥而至,盗采葡萄。

疯狂的偷盗让查尔斯头痛不已,这些年他想出了许多办法来制止偷盗。第一年,他在葡萄园周围砌上了砖墙,可一到晚上就被人推倒;第二年,他养了几条狼狗,用来威吓窃贼,不料没过几天全被人毒死;第三年,他雇佣了上百名临时工24小时看园子,盗贼趁后半夜临时工犯困的时候入园;第四年,临时工每人得到一根长木棍,用以痛击窃贼,却被窃贼黑洞洞的枪口吓退;第五年,镇上的警长安德森对抓获的窃贼课以高额罚款和监禁,没想到他们出来后变本加厉地偷盗,以弥补自己的损失。

富兰克林百思不得其解,查尔斯的办法可谓无所不用其极,窃贼一旦被抓获,下场会很惨,为什么惩戒措施如此严厉,还会有那么多人来冒风险呢?是不是惩戒还不够严厉,不能让人望而生畏呢?能不能找出一种办法,既能达到惩戒目的,又能使所有人不敢造次?

也是这一年的暑假,美洲大陆的葡萄园突然爆发了霉叶病,很快就蔓延到查尔斯的葡萄园。看着葡萄藤的枝叶一天天凋零枯萎,查尔斯心急如焚,到处求医问药。后来,在一位化学家的指点下,查尔斯用蓝矾(硫酸铜)、生石灰和水调制了“波尔多液”,喷洒到葡萄藤上。葡萄园很快就恢复了生机,又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。可是,“波尔多液”有毒,人一旦误食这种葡萄就会中毒,严重的还会有生命危险。  

查尔斯不敢大意,赶紧在小镇街上和葡萄园周围贴了许多告示,提醒人们不要采食葡萄。从盛夏到深秋,葡萄园居然破天荒地没有丢失一串葡萄,这在以前,查尔斯想都不敢想。这也让富兰克林陷入沉思,高墙、狼狗、大棒、罚款、坐牢都防不住窃贼,而区区几桶药水居然就能解决问题,这又如何解释呢?带着疑问,富兰克林结束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,也开始了对社会的探索。

许多年后,历经人生磨炼的富兰克林在回想起这段经历时,终于领悟到,查尔斯的办法再怎么严厉,被惩戒的窃贼只是少数人,但只要有1%的侥幸几率,就会让窃贼不惜冒险一试;而“波尔多液”会让风险骤升至100%,没有哪个窃贼能够逃脱,这一点对所有窃贼都是公平、公正的。同样的道理,法律的尊严并不是靠严刑酷法压制出来的,也要靠公平、公正来实现。富兰克林后来在参加起草《独立宣言》和美国宪法时,将公平、公正作为信条融入美国法律精神,一直流传至今。


(摘自《公务员文萃》2013年第六期)




推荐阅读观点|资政|仕态|为政|笔记|哲思读史|人物|调查|沟通|品读|言论
阅读:让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
荟萃领导艺术
弘扬领导文化
创新领导思维
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,即刻关注
微信号:
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,我们期待您的评论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查看更多精彩内容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